4月以來,A股市場延續震蕩,各板塊估值分化較大。作為長線資金,銀行理財的動向頗受關注。Choice數據顯示,4月以來,包括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興銀理財、工銀理財、匯華理財、農銀理財等在內的1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39家次,涉及上市公司23家。其中,電子板塊上市公司被重點調研。
展望后市,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認為,機構重倉股反彈行情較難持續,投資機會將在價值成長股中出現。
據中國理財網統計,截至目前,共有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權益類產品共9只。其中,光大理財發行3只;招銀理財發行2只;寧銀理財、華夏理財、信銀理財和工銀理財各發行1只權益類產品。
盡管從數量上看,目前純權益類產品占比較低,但從探索權益市場節奏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非常積極。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調研,挖掘優秀的上市企業。
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4月以來,包括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興銀理財、工銀理財、匯華理財、農銀理財等在內的1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39家次,涉及上市公司23家。
具體從調研次數來看,招銀理財最勤奮,共調研8家次;緊隨其后的是興銀理財,共調研5家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郵理財均調研4家次。
從調研標的來看,電子板塊備受寵愛,海康威視、京東方A、TCL科技均被調研了4次。其中,中郵理財對TCL科技格外青睞,兩次調研該公司。此外,工業機械板塊的多家公司也被重點調研。
對于具體投資機會,光大理財相關人士表示,主要的結構性機會集中在中盤的價值成長股當中。“這些企業過去兩年由于市場關注度低,估值處于低位,同時它們2021年的業績增長也比較確定,這些股票會是2021年股票市場的主要投資機會。”
建信理財則建議尋找邏輯改善、盈利和估值匹配度高的低PEG策略。低PEG策略進可攻退可守,具體可以關注零售、旅游、鋼鐵、電解鋁等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