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制,實施知識產權強國戰略。面向未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關鍵是什么?如何發力推進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對此,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馬一德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保護知識產權正是我國推動創新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對外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的內在要求。新發展階段,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保護,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機制,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
“近年來,伴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斷進步,我國在很多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處于全球核心地位,一些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安全遭受現實威脅。新發展階段,要加強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保護,要依法管理和嚴格審查涉及國家安全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行為,完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馬一德說。
首先,要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體系。他指出,目前我國商業秘密立法還有待完善,未來應當盡快制定一部專門的商業秘密法,加強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刑事司法制裁,同時,要探索制定有關知識產權領域的專門國際私法規則,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規定域外適用,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
不過,他也表示,既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也要防范過度保護以及企業知識產權過度擴張。在全球知識產權規則博弈與制定中,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和規則制定,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其次,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效能。他認為,未來應當加強我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和執法能力,遏制跨國企業的權利濫用行為,打造公平競爭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從‘零’起步,較短時間內建立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全球知識產權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馬一德說,截至目前,中國已加入了幾乎全部國際知識產權條約,與全球6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知識產權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與50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系,拓展了執法交流合作。因此,中國始終是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遵循者、參與者、維護者。
馬一德表示,當前全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中國而言,我國科技發展的外部形勢也更加復雜;同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為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