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盡管5G正處于商用早期,但多國已開始著手布局6G。
今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提出,“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楊震表示,6G將是下一個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的制高點,也是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焦點,需要前瞻布局。
那么6G是什么,與5G有什么區別?目前很多機構和公司提出對6G的看法,盡管看法不一,但也有不少共識。
楊震認為,6G的特點將包括:提供目前5G無法提供的全球覆蓋;比5G提升10倍以上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小于1毫秒的端到端傳輸延時;網絡節點達到千萬級的密集接入能力;人工智能AI技術在網絡和業務感知等多方面發揮作用等。
美國貝爾實驗室認為,6G時代將是物理世界、數字世界(信息世界)和生物世界(主要是人類)的完全互聯和融合。
中國移動研究院發布的面向6G的《2030+愿景與需求報告》認為,6G將推動社會走向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數字孿生”世界。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空天地一體化發展已成為6G的共識。
賽迪智庫2020年5月發布了《6G概念及愿景白皮書》,從網絡接入方式、網絡覆蓋范圍、網絡性能指標、網絡智能化程度、網絡服務邊界等方面力圖對6G給出定義。
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周鈺哲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5G三大應用場景(大帶寬、海量連接、超低延時)基礎上,6G可能會發展出人體數字孿生、空中高速上網、基于全息通信的XR、網聯機器人和自治系統等應用場景。
目前,多國已啟動布局6G研究。美國2020年開放95千兆赫到3太赫茲頻段作為試驗頻譜,并正式啟動6G技術研發。歐盟于2021年1月啟動6G旗艦研究項目Hexa-X,諾基亞是該項目的主導者。韓國、日本也在加緊布局6G。
不過,盡管6G已經是新聞中的熱詞,在實際上距離商用仍很遙遠。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的規劃,該組織2023年開啟對于6G的研究,2025年下半年開始對6G進行標準化,2028年上半年完成6G標準,2028年下半年將會有6G設備產品。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通信技術的“代”,是根據運營商的投資周期來劃分的,過去每一代的投資周期約是8至10年。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因此,按照以往移動通信技術的周期看,6G很有可能在2028年左右,在運營商實際運營的網絡里部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按照網絡發展的傳統規律看,2020至2024年是5G網絡規模建設期,2025年至2028年是5G網絡完善期,2029年左右開始引入6G。
中國早在2019年就啟動6G研發。當年11月,科技部等6部委聯合成立6G研發推進組和專家組。以“電子科技大學號”命名的中國首顆6G試驗衛星于2020年11月6日成功發射。
周鈺哲表示,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有望加快6G候選頻段研究和6G關鍵技術突破,掌握標準的先導權和話語權,同時加強頻段、技術、標準、產業的國際共識與合作。中國在5G時代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6G時代有望保持優勢。
(記者 劉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