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重疾險新規”)開始正式執行,簽訂的保險期間主要為成年人(十八周歲及以上)階段的重大疾病保險合同應當符合新規范,各公司不得繼續銷售基于舊規范開發的重疾險產品。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2019年我國重疾險保費收入為4107億元,占健康險保費的58%,為1億人提供了重疾保障。
但在新規之下,這個千億級的市場一夜之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新規落地前一個月,眾多保險公司推出了“擇優理賠”服務,掀起了舊版重疾險“搶停售”的熱潮。1月31日的最后期限,重疾險更是兩度登上微博熱搜榜。
“最近一個月咨詢重疾險的人非常多,忙得都要瘋掉了,光是1月31日我們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就成交了1萬多件重疾險產品,投保系統都崩潰了。”一名大都會人壽保險代理人鄧其(化名)2月1日對時代財經表示。
新規落地終結了舊重疾險產品瘋狂的“搶停售”,前一秒還在搖旗吶喊“擇優理賠”“抓緊上車”的保險經理,下一秒就開始推銷新版重疾險產品。
據時代財經了解,中國平安保險、泰康保險等公司今日已經推出新版重疾險產品。
一名平安保險代理人2月1日告訴時代財經,平安官網上的重疾險產品已經全部更新,截至目前,平安保險推出了150種新版重疾險產品。
“舊版規定已經過時了”
與舊版本重疾險相比,新重疾險最大的改變就是首次引入了輕癥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后遺癥等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并明確上述三種高發輕癥賠付比例不超過保額的30%。
以甲狀腺癌為例,在新規之下,TNM分期為I期的甲狀腺癌只能按照30%保額賠付,而TNM分期2期以上的甲狀腺癌才能按重疾保額100%賠付。
此外,原位癌、交界性腫瘤也被剔除出輕度惡性腫瘤名單,不再提供保障。
在剔除一部分疾病的同時,重疾險新規還新增了嚴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等3種重度疾病,重度疾病的數量從原有的25種擴展為28種。
中銀證券將此次重疾險規范的調整總結為“四降、一嚴、兩不保、八擴賠”。
圖片來源:中銀證券
鄧其表示,“重疾定義一般要滿足3個條件——花費巨大的、威脅生命的、難以治愈的。但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很多疾病已經不能滿足上述3個定義,所以從行業的規范和發展來說,重疾定義需要重新修訂。”
以新規修訂中分級的甲狀腺癌為例,根據2017年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所公布的數據,國內甲狀腺癌收治人數最多的天津市腫瘤醫院,甲狀腺癌手術數量從2006年的764例增長到了2016年的5903例,十年間增長了近7倍。甲狀腺癌已經成為了全球范圍內增長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雖然發病率高,但分化較好的甲狀腺癌,如甲狀腺乳頭狀癌或甲狀腺濾泡狀癌等,通過早期手術切除方法,配合術后的放射性碘治療,治愈率可以達到80%-90%,三甲醫院的手術費用在2萬-5萬元之間不等。
“甲狀腺癌的理賠在我們公司占了20%以上的重疾理賠率,客戶得了這個病以后輕松拿到了幾十萬元的理賠款,但實際只需要花費幾萬元。這些情況其實也導致了保險公司承擔了比較大的理賠壓力。”鄧其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2月1日也對時代財經表示,舊的重疾險規范難以適應現在的需求。“上一版重疾險規范還是2007年的,經過十多年的醫學科技發展,已經過時了,這次調整其實是一次升級,讓規范更加適應現實社會,也可以減少保險糾紛。”
新不如舊?
縱觀所有調整,雖然有收緊有擴賠,但在不少投保者看來,新規之下購買重疾險自己還是“虧了”。
“聽懂保險的朋友說,還是舊的更劃算一些,因為新規對于有些病的賠付會比之前更苛刻一點。”趕在最后時刻入手了舊版重疾險的黃珊珊(化名)對時代財經表示。
王國軍認為,新規并不是更苛刻,而是更科學了。
“以前有些規定不夠清楚,保險公司有時候會放得寬松一些,有時候又會收緊一些。但現在有了嚴格的規定,這其實可以減少保險糾紛出現的概率,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保護。”
據時代財經了解,在重疾險新規落地前,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提出了“擇優理賠”的賠付原則。在1月31日前完成投保的,涉及理賠時,可以在新規和舊規中選擇最有利的方案進行賠付。
趕在新規生效前買了舊版重疾險投保人陳同(化名)告訴時代財經,“新規之后,有些甲狀腺癌就不在重疾范圍里了,目前的保障條款會絕版,但我本身有甲狀腺結節,所以決定趕在改版前買了重疾險。”
王國軍強調,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時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的需求,主動了解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期限、費率等情況,而不要盲目跟風。
“我建議消費者可以等一等再買新的重疾險產品,因為現在處于新舊產品的交替階段,保險公司為了促銷會搞很多宣傳,但消費者還是需要花點時間去了解和考慮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王國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