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顯示,基金經理在最近一段時間,倉位調整方向指向了低配的軍工股,軍工股會成為今年基金的共識嗎?
基金經理減持抱團股增持軍工
“我們減持了新能源股票,但是增加了對軍工股的配置。”華南地區一位管理資金高達200億的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相對低配的軍工股已經出現顯著的基本面改善,但成為機構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還剛剛開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部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股持倉市值超過580億,較去年二季度大幅提升約160%,但這種提升主要是由于去年第三季度的軍工股大漲,而非基金經理對軍工股的高配。
若以主要的軍工股公司總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為標準,去年三季度開始,公募基金在軍工行業的配置有所回升,但仍處于明顯低配狀態,處于歷史低位,低配為軍工股成為今年基金主要方向,提供了一種可能。從連續兩年上漲的A股行情看,基金經理對熱門的抱團股后續表現存在一些疑問,這些抱團股全部是基金經理高配的對象,估值普遍較高。
當高配的新能源、白酒股、醫藥股的估值連續提升后,高配也使得那些呈現出泡沫化狀態的行業,成為基金經理減持的對象,從高配領域撤出的資金,流向哪里?市場人士認為,從基金在新的年度獲得超額收益、業績排名、防范踩踏這三個角度看,資金將會優選此前被主力資金低配的行業。
不僅在基金經理的倉位中配得比較少,軍工股的優勢還在于,該行業相對于高配的新能源、白酒、醫藥等更為便宜,整體估值大約60倍,從相對估值來看,軍工行業與其他行業的PE仍處于歷史低位。
安信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馮福章表示,從去年前三個季度累計來看,軍工行業收入增長是13%左右,凈利潤增長的是32%,增速非常高,可以說在A股的所有行業里面名列前茅。這意味著,軍工股上市公司不賺錢,已是過去式。
軍工股還有多大空間?
無論說多么有想象力的板塊都需要有賺錢效應的支撐,軍工股已說明了其在股價方面的優勢,中證軍工指數的強勁表現體現出這一點,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內,該軍工指數的漲幅超過21%,在所有行業主題指數中位居前茅。
記者注意到,機構資金也在借助基金公司的ETF產品把握軍工股行情,國泰中證軍工ETF基金作為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軍工主題ETF,已成為機構資金借基入市的首選品種。
根據持有人結構變動的趨勢可以看出,該基金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機構持有人的比例從2018年末的30.81%上升到去年中期的46.44%,散戶持有人的比例同期從69%降至53%,且這種趨勢在過去相當長時間一直處于強化當中,考慮到機構持有人的比例雖然一直處于遞增中,但在去年中期占比也只有46.44%,市場人士預計,2020年末、2021年一季度的機構持有人比例有較大概率的提升空間。
此外,國泰基金的軍工ETF的份額規模變化也暗含了機構資金流入的跡象,在最近的十五個交易日內,這只規模最大的軍工ETF基金的場內份額增長了22億份,截至2021年1月15日的份額規模超過98億份,資金規模達126億。
盡管軍工股行情已推高了一系列軍工上市公司的股價,但一些基金經理認為,軍工股的業績和估值提升之路,也才剛剛開始。長信國防軍工量化混合的基金經理宋海岸表示,至少未來3年,軍工行業將進入高確定、高成長的產業趨勢,軍隊采購將顯著增長。盡管國防軍工板塊今年以來漲幅較大,但是上漲的邏輯并沒有被破壞,估值依然處于歷史中樞位置,仍具備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