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滾動 > 正文

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或將會更加頻繁

來源:上海證券報2020-11-25 15:22:38

“啊?都6.56了!心是真的痛。”

張強(化名)瞄了眼人民幣匯率,脫口而出。老張今年50多歲,在浙江諸暨開了一家主做跨境電商的箱包制造企業。受今年疫情影響,他的貨在亞馬遜、Ebay上賣火了,“每天昏天黑地趕訂單。”

一邊接訂單接到“手軟”,另一邊,張強卻任由其外匯敞口“裸奔”。匯兌損失讓他有時沮喪不已。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反彈超過5000點,升幅高達8%。

在匯率波動加大的當下,張強的遭遇頗具典型性。不過,上海證券報記者在調研時發現,外貿企業避險意識顯著增強,更多企業已在利用避險工具對抗匯率風險。外貿企業在運用避險工具時,樹立財務中性觀念以應對匯率的不確定性,已成為當務之急。

6.56!心痛不?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貶后升,先自從6.85一路走低,最低觸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轉跌勢。近半年里,人民幣匯率強勢上漲逾5000點,升幅高達8%。

今年,境外疫情大舉蔓延,導致線下實體店大量歇業,催火了跨境電商企業。

“我們今年在亞馬遜上的訂單已經做到8000多萬元,而去年全年才6000多萬元。”張強說起自己的生意非常興奮。為了趕感恩節、圣誕節的訂單,他最近在義烏通關通過汽車運輸往歐洲發貨。“已經走了10多天了,21天應該可以到。”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貶后升,先自從6.85一路走低,最低觸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轉跌勢。近半年里,人民幣匯率強勢上漲逾5000點,升幅高達8%。截至11月24日21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分別報6.5870、6.5853。

“上半年,一美元換7塊1毛(人民幣),現在,一美元只能換6塊5毛(人民幣)。我們這種外貿企業都是薄利,有點抗不住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強很無奈地說。

為了保住收成,張強并非沒有考慮過鎖定匯率,“鎖匯”在銀行口中稱之為遠期結售匯的業務。據南京銀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孫明哲介紹,通過鎖匯,企業可以按照確定的匯率進行結售匯,進而規避匯率風險、鎖定財務成本。

然而張強說,刨去成本,以及考慮到三個月的平臺結算周期后,“算來算去還是不劃算”。所以,他最終選擇被動接受匯率的波動。

對于張強而言,雖然匯兌損失讓他心痛,但還不至于傷筋動骨。“我們是跨境電商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實在扛不牢(匯率波動),可以稍微調整訂單價格,來彌補損失。”

成本高、不劃算,是張強讓他的外匯敞口“裸奔”的理由。還有部分企業,則因資金緊張或囿于多重因素,選擇放棄鎖匯。

紹興柯橋一家面料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都會鎖匯”。但是,疫情影響之下,今年面料出口需求遭遇寒冬,企業決定主要轉內銷,所以今年不鎖了。“去年,我們也做過鎖匯,但是虧了。所以今年轉型之后,也就沒有耗費成本去做這個業務。”

“對于一些現金流相當緊張的企業,鎖匯很難滿足它們的需求。”江蘇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尹晉說,收匯進來,立馬就要結匯,有時候“一天都等不了”。

像張強這樣的案例不是少數。“今年沒有鎖匯的外貿企業,基本上都損失慘重。”紹興一家農商行董事長對記者說。

畢竟,半年內單邊升值8%,簡單測算則意味著8%利潤空間將被壓縮。又有多少行業和企業在外匯敞口“裸奔”的情況下,還能笑得出來呢?

一個操作,心定了!

今年以來,進出口企業在運用工具對抗匯率波動更加積極主動了。與此同時,出口強勁也催生出更多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避險需求。

“就算匯率波動像過山車,我們也沒啥好擔心的!”

嘗到了鎖匯甜頭的無錫市泰銘新材有限公司(下稱“泰銘新材”)財務部負責人楊曉軍的心態很穩。

“從前,匯率的一丁點兒波動,都牽動著我們的神經;現在就算匯率波動像過山車,我們也沒啥好擔心的。”楊曉軍說,近年來公司外匯敞口全部鎖匯,讓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泰銘新材是一家主營加工后的不銹鋼制品企業,產品銷往中東、俄羅斯、南美等國家與地區。今年以來,泰銘新材出口量已達18000噸,出口額超2000萬美元。

鎖匯是當前進出口企業在應對匯率波動時,最普遍的操作。

主營船舶出口的南通順洋貿易也是這個操作的受益者。“有時候,買家晚一個星期付款,如果不鎖匯,匯兌損失將超百萬元。”公司財務部負責人周阿梅告訴記者。

據了解,順洋貿易單件船舶的出口金額約為2000萬美元,訂單周期1到5年不等。在如此長的訂單周期下,企業極易受匯率波動影響,鎖匯是該企業默認操作。

“今年1至10月,我們銀行遠期結售匯交易量同比增長60%。”尹晉告訴記者,這一數據說明,今年以來,進出口企業在運用工具對抗匯率波動更加積極主動了。

與此同時,出口強勁也催生出更多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避險需求。“外貿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整體好于預期,實際上也導致了他們管理匯率風險的需求在增加。”江蘇銀行國際業務部副經理楊奇華表示。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0月中國進出口總值4159.2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其中,出口2371.8億美元,同比增長11.4%。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由于進出口企業資金回款情況、周期等各有不同,除了基本的遠期結售匯以外,銀行還會為企業量身打造適合的風險對沖產品。

一方面,通過傳統的遠掉期產品,滿足企業對沖匯率波動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還會利用期權等衍生品組合,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匯率避險與資金增值服務。

是避險不是賭博!

要改變人民幣不是升就是貶的單邊直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不要把匯率避險工具當作投機套利工具,承擔不必要風險。

“虧了!”這是一些企業使用匯率避險工具后的心態,也成為許多企業不愿意使用匯率避險工具的重要原因。

“有時候,企業按照合同約定的鎖定價格結售匯,與當時的市場價格相比,會發現虧了。”孫明哲說,這也是常見現象。他認為,企業應當從財務中性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現象——風險對沖工具替企業免除了風險因素,督促企業回歸主業,“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

避險工具,正如其字面意義,是一種風險保障措施,并非套利工具。企業可能會因市值波動從中獲取額外收益,也有可能蒙受損失。

“鎖匯,不是賺匯率差價,或是像賭博一樣押匯率會上漲或下跌,而是為了防范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損失。”楊曉軍認為,企業應當把關注力放在主營業務上,而不是過度關注匯率波動,患得患失。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運用避險工具主動管理匯率風險,不是去賺錢或者少虧錢,而是用合適的工具和成本,把匯率波動給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然后按照已經鎖定的成本和收益來安排企業的主業經營。”

實際上,金融管理層也在持續引導企業樹立財務中性意識,加強風險對沖等避險工具的使用。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建議,面對匯率波動,企業應該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她強調,需要改變人民幣不是升就是貶的單邊直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不要把匯率避險工具當作投機套利工具,承擔不必要風險。

關于這一點,市場主體實際上知易行難。匯市漲漲跌跌,其中不乏追漲殺跌、通過押注匯率博取收益的投機者。

據了解,江蘇省某家進出口企業今年以來一直捂著美元不結匯,對賭人民幣要貶值,結果對企業的收益和財務報表造成了較大沖擊。

“不要去賭匯率會漲還是跌。如果選擇賺匯率的錢,勢必有時候賭贏了,有時候賭輸了。”楊曉軍認為,匯率表現受多方因素影響,市場主體自身掌握的信息片面,對匯率走勢很難作出精準判斷。

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會更加頻繁。企業在運用匯率避險工具之時亟需普及正確的財務中性觀念,以應對可能的匯率波動風險。

(記者 范子萌)

關鍵詞: 人民幣匯率

最近更新